(1)聚焦企业“急难愁盼”,梳理“长短板”。建立市领导联系“百家重点企业”机制,开展“千人走千企”万家市场主体评营商环境”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征集”等活动,收集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问卷12.8万余份,统计梳理各类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和意见建议1867条,“一事一策”推动解决问题297个。
(2)全面实施“十大整治”,开出“对症药”。组建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专班,聚焦惠企白条、蜗牛审批、要素瓶颈、冷硬执法等10项重点内容,细化实施251项整治任务,实施“红黄蓝”三色督导,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、每月调度,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。截至目前,251项整治任务按计划全面完成。
(3)创新列出“三十清单”,划清“交往线”。印发《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正负面清单》,从涉企活动、执法监管、政务服务等多场景厘清政商交往边界,明确政商交往“十个可以”“十个必须”“十个严禁”,为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服务企业、廉洁从政“出政策、立规矩、画红线”,提出政商交往禁令。
相关链接>>
原文链接:http://kjt.sc.gov.cn/kjt/dy1/2024/4/9/5d78adcb7e874e19b84dd7cf2ac0855b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